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扎实做好“项目攻坚年”各项工作,使工作从安排部署到有效落实,再到督促检查形成闭环,以更好的业绩实现宽甸“三个慢慢的变好”奋斗目标,特开设“工作闭环大家谈”专栏。今天接受访谈的是:石湖沟党委书记 孙豪文
近期,县委组织我们系统学习了闭环管理理念。通过对闭环理念的学习,我对什么是闭环思维,工作中怎么样才能做到闭环有了比较粗浅的认识,个人感觉收获很大。
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公司企业,相信每一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是个靠谱的人。毕竟和靠谱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可以少费心,还能把事情做得很漂亮!怎么样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靠谱呢?闭环思维很重要!
你肯定要问,闭环的概念是什么?闭环的思维强调的是如果别人发起了一件事,你不管做得如何,都要最后闭环到这个发起者。尤其是面向上级的时候,如果上级交代了事情,作为下属应该竭力去完成,最后不管完成质量如何,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给领导一个反馈,这则为闭环。闭环不单单是独立的环,而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无限循环,这样才可以在闭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如果领导安排你做某项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主动给领导反馈进度和情况,会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内心会觉得你是一个非常靠谱的人,其实这也是工作中的闭环。如果跟其他部门或单位合作项目,不管后期这一个项目有没有达成,都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答复,这样的合作体验也会让对方看出你非常靠谱的一面,而且这也是工作中的闭环。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闭环思维都很重要。闭环思维不单单是责任心的体现,更是团队合作的重要精神,能力可以培养,但是这样负责任的闭环思维很难得!作为一名基层的乡镇干部,我们直接面对群众,每天处理的人和事多且杂,并且这些事都必然的联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即使有一件事我们处理得不及时,没形成工作闭环,就极易造成群众的误解和不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更要以闭环思维思考工作,以闭环理念完成工作,以扎实的作风推动工作,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领导交办的事项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闭环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思维方法,对于处理党内事务,处理日常政务以及更好地诠释为人民负责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具备极其重大指导意义。运用闭环思维,是每一名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素养,是更好治国理政的一剂良方。
首先,是目标的确定和计划的制定。就拿司法调解为例,百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或与他人产生纠纷,向政府部门求助,政府司法部门了解情况,形成书面笔录,记录下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并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化解的纠纷要有清醒的认识,目的要明确,方向要正确,进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化解方案。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制定计划一定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闭环思维的第一步已经形成。
其次,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具体运作是事关成败的关键,影响着纠纷调解的最终效果。我们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参与纠纷调解中我们的工作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谦虚谨慎,深入基层,亲临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并挨家挨户走访询问,还原最真实的纠纷真相,为化解纠纷,司法工作人员与当事人亲切交谈,说明原理,并请双方当事人到当地司法所人民调解庭现场调解,最大限度上调解双方纠纷,推动构建乡风文明。这就是闭环思维的第二步。
再次,是明确效果,找出问题。做事只有反思才会有飞跃,一次次的调解就是一次次的量变,量变的积累必然带来质变的飞跃,所以,总结对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就显得至为重要,古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历练中成长,在每次总结中进步,工作才会慢慢的完善,人民才会慢慢的满意,才能真正打造有公信力,人民认可的政府,调解成功,就汲取精粹,将成功经验不断转化,应用到日后的工作中,摸索出一套体系完整的调解流程经验。调解失败,就深刻总结,剖析原因,错误也是一种经验,要从细小地方入手,从根本上认识到错误,正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这是引用闭环思维的收官一步。
在工作中,巧妙运用闭环思维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智慧,它不仅对提升国家公职人员的工作上的能力,提升群众对政府决策满意度有积极意义,更对打造高效政府,便民政府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现代化有重要推动作用。将闭环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平常化到日常政务中,是我们该努力的方向。
最后让我们全面贯彻县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扎实做好“项目攻坚年”,运用闭环思维,以更好业绩实现宽甸“三个慢慢的变好”奋斗目标!
“闭环思维”,简单讲就是任何一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都有追踪,都有落实,都有痕迹可查。作为基层工作人需要坚持“闭环思维”,通过研判反馈优推进、细化过程强控制、归纳总结求实效,全方面提升基层工作执行力,着力营造敢担当、重落实的良好工作氛围。
一是要在实施推进中形成“闭环”。“闭环思维”的特点是重视“反馈”,动态优化。坚持“闭环思维”,就要在工作部署之前,充分汲取成功经验,研究群众意见,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实施方案科学化和完善化。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要按照方案合理分工,充分保障人员配置,强化困难攻坚,确保工作执行不打折扣精益求精。随着工作实施不断深入,要格外的重视执行过程中“不同的声音”,将工作对象和人民群众的反馈意见听在耳中,记在心中,想在脑中,认真反思检讨、勇于直面问题,将每一个阻碍和每一个问题作为优化提升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勇于创新,确保工作推进的实效。
二是要在检查跟进中实现“闭环”。“闭环思维”的特点是强化过程控制,精细管理。坚持“闭环思维”,要建立日常检查、定期汇总制度,将检查跟进作为工作质效的“传感器”,实时掌握推进状况、及时了解推进困难,把握好工作方向,增强工作推进的可控性。要建立重点问题销项清单制度,将检查跟进作为攻坚克难的“处理器”,锁定难点,分析研判问题症结,找准关键点和关键人,集中力量逐一解决、销项管理,提升工作推进的时效性。对存在缺项的要限期完成、执行不力的及时调整分工、出现困难的集中推进,真正提升工作推进的精细化水平。
三是在总结归纳中实现“闭环”。“闭环思维”的特点是动态优化、重视实际。坚持“闭环思维”,要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将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推广,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借鉴。要正视问题及时整改,立足工作推进中的不足,深刻剖析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中的、经验主义问题,立行立改,为提升工作执行力打下基础。要善于树立榜样振奋士气,选拔表彰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激励党员干部重视实绩、强化作为,真正改变“工作推而不动、做而不实;问题久拖不决、多次反复;结果质效不高、作用不显”等机关作风的顽疾、人民群众的痛点,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打下良好基础。
在基层工作上,闭环思维是一种很有效的工作思维。闭环思维,指的是别人发起了一件事,不管做得结果如何,都要最后闭环到这个发起者。一定是反馈给和工作的发起者,即使听第三者说发起者就是这么认为的或第三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传达给发起者,也需要再次和发起者确认,从而避免万一传递信息有误对结果有影响。
一、让工作发起者能统筹部署整体工作。完整的闭环要求我们要“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靠谱的标准,是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不论工作是否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在特定时间内给与工作发出者一个回馈,让发出者能及时了解此项工作进程到何种程度,从而能够统筹大局,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二、执行人能在意识上重视此项工作。现在的基层工作种类多、项目杂,工作人员在思维上首先会选择重要的工作着手,其他工作会放在后面。但这些工作并不是不重要,只是相对缓,在执行人忙碌过后有遗忘的可能。如果执行人能将闭环思维融入到工作中,任何工作都会被提上日程,而不会有被遗忘的风险。如若不然,没做到工作闭环,有些工作没有被执行者进回馈,工作发出者得不到任何消息,也不会知道此项工作的是否已经开展或者开展程度如何,就非常有可能耽误工作的正常进度。
三、闭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了自身的工作效率高低。工作反馈的及时性影响的发起者对整体工作的了解,而是否有效又决定了发起者判断进度的重要标准。提升个人工作闭环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在做的工作效率,进而会促进改变自身的工作状态。通过这一种工作方法的强化与训练,有助于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久而久之成为自己工作的一环,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在繁杂的基层工作中,闭环思维不仅仅体现的是一种工作责任心,只有做到事事闭环,才能保证工作样样有回馈,样样在推进,来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